白蛋白作为人体血浆中的主要蛋白质,一般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物质运输、调节酸碱平衡、营养支持以及辅助急救治疗等功效和作用。其应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盲目使用。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是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维持者,能吸引水分进入血管,防止液体过多渗出到组织间隙。这一功能对于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至关重要,尤其在低蛋白血症或水肿患者中,输注白蛋白可快速恢复血管内外液体平衡。
2、物质运输
白蛋白分子表面具有多个结合位点,可逆性结合脂肪酸、胆红素、金属离子及部分药物。这种特性使其成为体内重要的运输载体,既能帮助疏水性物质在血液中溶解运输,又能调节这些物质的生物活性和代谢过程。
3、调节酸碱平衡
白蛋白分子含有大量组氨酸残基,具有缓冲酸碱变化的生理作用。当体内酸碱失衡时,其氨基和羧酸基团可分别接受或释放氢离子,协助维持血液pH值在7.35-7.45的正常范围。
4、营养支持
作为机体重要的氮源储备,白蛋白在长期禁食或严重营养不良情况下可分解为氨基酸,为重要脏器提供能量和合成原料。但需注意其半衰期较长(约20天),不能作为急性营养缺乏的首选补充方式。
5、辅助急救治疗
在失血性休克、大面积烧伤等危重情况下,白蛋白制剂能快速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灌注。其维持血压稳定的效果优于晶体溶液,且能减少继发性组织水肿的发生风险。
白蛋白的应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过量输注可能引发循环超负荷等不良反应。使用前应评估患者肝肾功能、营养状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过程中需监测电解质和凝血功能。出现过敏反应或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输注并采取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