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靶向药物治疗?

杨毕伟 肿瘤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甲

靶向药物治疗是一种针对疾病特定分子靶点进行精准干预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其核心机制包括精准识别、干扰异常信号以及减少副作用三个方面。

1、精准识别

靶向药物通过识别癌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物或基因突变,如EGFR、HER2等,实现精准定位。例如,吉非替尼可针对EGFR突变阳性的肺癌细胞,曲妥珠单抗能特异性结合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这种识别机制依赖于药物分子与靶点蛋白的高亲和力结合,从而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攻击。

2、干扰异常信号

此类药物通过阻断异常激活的信号通路来抑制癌细胞增殖。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例,伊马替尼可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切断癌细胞生长信号传导。在结直肠癌治疗中,贝伐珠单抗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效控制肿瘤进展。

3、减少副作用

相较于传统化疗的无差别细胞杀伤作用,靶向药物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例如利妥昔单抗针对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在治疗淋巴瘤时不会损伤其他血细胞,显著降低了骨髓抑制等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数据显示,这类治疗可将部分患者的脱发、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40%-60%。

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认靶点表达状态,如肺癌患者需检测EGFR、ALK等基因突变。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肝功能、心电图等指标。约30%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等药物反应,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调整方案。保持均衡饮食并适度运动,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