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触摸桡动脉搏动的深浅、快慢、强弱、形态等特征来辨别脏腑功能及气血盛衰。常见的脉象包括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滑脉等,需结合其他诊法综合分析。
1、脉位深浅
浮脉轻按即得,多主表证或气血外浮;沉脉重按方能触及,常提示里证或脏腑虚弱。如感冒初起可见浮脉,慢性肾病可能出现沉脉。
2、脉率快慢
迟脉每分钟少于60次,多见于寒证或阳虚;数脉超过90次,常见于热证或阴虚火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出现数脉,而心动过缓者多见迟脉。
3、脉象形态
弦脉如按琴弦,多与肝郁气滞、高血压相关;滑脉圆滑流利,可见于痰湿体质或妊娠期。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结代脉,表现为节律不齐、时有停跳。
把脉需在安静环境中进行,患者需平复情绪、放松手臂。诊断时应对比双手寸关尺三部脉象,分别对应心肺、脾胃、肝肾等不同脏腑。值得注意的是,脉诊存在主观性差异,现代中医多提倡结合舌诊、问诊及现代医学检查以提高准确性。若出现异常脉象,建议及时至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系统辨证,避免仅凭脉象自我诊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