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甲病包括甲癣、甲沟炎、甲营养不良、甲剥离及甲下血肿等,其发生可能与真菌感染、细菌感染、营养缺乏、外伤或系统性疾病有关,具体需根据临床表现明确。
1.甲癣
主要由皮肤癣菌、酵母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如红色毛癣菌、念珠菌等。手足癣患者未及时治疗,真菌可能蔓延至甲板,导致甲板增厚、变色。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免疫力低下者易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环吡酮胺甲涂剂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2.甲沟炎
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修甲过深、倒刺处理不当或嵌甲导致甲周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引发红肿、化脓。轻度可用碘伏消毒后外涂莫匹罗星软膏,严重者需切开引流。
3.甲营养不良
常见于铁、锌、蛋白质或维生素缺乏人群,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异常、银屑病等疾病相关。表现为甲板变薄、纵嵴或匙状甲。需检测血清微量元素,遵医嘱服用多维元素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补充剂。
4.甲剥离
外伤、频繁接触清洁剂或指甲油可能使甲板与甲床分离。银屑病、湿疹等皮肤病也会引发此现象。建议减少化学刺激,合并皮肤病时需治疗原发病,可外用水杨酸软膏改善症状。
5.甲下血肿
多由重物砸伤、挤压等外力导致甲床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甲板下形成紫黑色斑块。轻度可自行吸收,伴剧痛者需穿刺放血或拔甲处理。
若出现甲板变色、增厚、疼痛或形态改变,建议尽早就诊皮肤科,通过真菌镜检、甲屑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保持手足干燥,避免共用修甲工具,接触化学物品时佩戴防护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