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水肿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激发试验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综合判断。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1、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及家族遗传病史。若患者近期接触过食物过敏原、药物(如ACEI类降压药)或昆虫叮咬,可能诱发血管性水肿发作。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患者常有家族成员类似病史。
2、体格检查
重点观察水肿部位的特征。血管性水肿常见于眼睑、口唇、手足等疏松组织,表现为界限不清、无痛性、非凹陷性肿胀,通常不伴有皮肤瘙痒或荨麻疹,可与普通过敏反应区分。
3、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测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提示过敏反应。补体C4水平和C1酯酶抑制剂活性检测有助于鉴别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对于获得性血管性水肿,需进行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等检测排除系统性疾病。
4、激发试验
在控制症状后,医生可能通过谨慎暴露可疑过敏原或药物,观察是否诱发水肿。该检查需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场所进行,避免发生严重的喉头水肿等并发症。
5、影像学检查
当怀疑内脏血管性水肿时,可通过超声、CT或MRI检查消化道、呼吸道等深部组织,观察黏膜下层水肿情况,同时排除肿瘤、感染等其他疾病。
出现不明原因的水肿应及时到皮肤科或变态反应科就诊。诊断过程中需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检查,避免自行服用抗过敏药物掩盖症状。对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家族成员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