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时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对因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同时需加强补液和休息。具体处理措施需结合体温及伴随症状进行选择,若高热持续不退或伴有意识改变等应及时就医。
1、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用冷毛巾敷额头、温水擦拭颈部及四肢大血管走行部位。适当减少衣物帮助散热,但需避免酒精擦浴,防止皮肤刺激或酒精中毒。
2、药物治疗
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栓等解热镇痛药。用药间隔需严格遵循说明书,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
3、对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需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病毒性感染可选用奥司他韦胶囊、更昔洛韦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需经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后使用。
4、补液治疗
发热伴随大量出汗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散补充电解质,饮用淡盐水或稀释的鲜榨果汁维持水分平衡。婴幼儿可少量多次喂食母乳或配方奶。
5、休息调理
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室内温度22-24℃、湿度50%-60%。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汤面等流质饮食,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3000ml,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身体负担。
出现高热惊厥、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伴有皮疹、呕吐、呼吸困难等情况,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孕妇慎用退热药物,具体治疗方案需在医师指导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