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神经纤维和胶质细胞构成。其功能涉及信息传递、协调脑区活动,并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常见异常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1、组成结构
脑白质主要由有髓神经纤维和少突胶质细胞组成。这些神经纤维被髓鞘包裹形成白质束,负责连接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等不同区域。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产生的脂蛋白构成,呈白色外观,因此得名脑白质。其结构完整性对神经冲动的快速传导至关重要。
2、功能作用
脑白质主要负责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整合。通过神经纤维的连接,实现运动控制、感觉处理、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等复杂生理活动。例如胼胝体作为最大的白质结构,负责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确保双侧脑区的协同工作。
3、相关疾病
常见脑白质病变包括多发性硬化、脑白质营养不良和血管性白质脑病等。这些疾病多表现为髓鞘损伤或神经纤维变性,可能导致运动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老年人常见的脑白质疏松症多与慢性缺血有关,影像学可见斑点状低密度影。
4、检查方法
磁共振成像(MRI)是评估脑白质的主要手段,T2加权像和FLAIR序列能清晰显示白质病变。弥散张量成像(DTI)可检测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急性出血性病变敏感性较高,但分辨率低于MRI。
若影像检查发现脑白质异常信号,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日常生活中应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头部外伤,保持适度脑力活动。对于已确诊的脑白质病变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并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