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通常包括深呼吸训练、积极心理暗示、渐进式肌肉放松、适当运动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1、深呼吸训练
通过缓慢的深呼吸动作可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降低心率并减少应激激素分泌。具体可采取4-7-8呼吸法,即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循环数次能快速缓解身体紧张反应。
2、积极心理暗示
在紧张情境前通过自我对话进行认知重建,如将“我做不到”替换为“我已充分准备”。这种正向语言能调节杏仁核活动,降低焦虑情绪的生物电反应。
3、渐进式肌肉放松
按照头颈部-肩部-上肢-胸腹-下肢的顺序,依次进行肌肉收缩保持5秒后放松,通过本体感觉反馈机制缓解躯体化紧张,每次练习约需15分钟。
4、适当运动
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促进内啡肽和5-羟色胺分泌,改善神经递质平衡,长期坚持可提升压力耐受阈值。
5、寻求专业帮助
当紧张情绪持续超过2周并影响社会功能时,建议进行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系统脱敏、暴露疗法等技术,能有效调整非理性认知模式。
日常可通过写情绪日记记录紧张诱因,培养冥想等放松习惯。若伴有心悸、手抖等躯体症状,需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排查焦虑症等病理状态,避免自行服用镇静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