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肠道息肉应如何治疗?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肠道息肉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及患者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包括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定期复查以及调整生活方式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方案。

1、内镜下切除

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良性息肉,通常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医生通过肠镜导入电切设备,直接切除息肉并电凝止血,创面无需缝合。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大多数腺瘤性息肉。

2、手术切除

若息肉直径超过2厘米、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可能需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必要时需行全结肠切除术预防癌变。

3、药物治疗

炎症性息肉可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但药物无法消除已形成的息肉。

4、定期复查

治疗后需每1-3年进行肠镜复查,尤其对于多发息肉、绒毛状腺瘤或伴有上皮内瘤变者。40岁以上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建议每5年常规筛查。

5、调整生活方式

日常保持高纤维、低脂肪饮食,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BMI18.5-23.9),适度运动有助于减少息肉复发风险。

患者确诊后应完善病理检查明确性质,避免盲目服用活血类中药或保健品。治疗后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复诊,肠息肉切除术后1周内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所有治疗方案均需在消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