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后背撞墙有何医疗效益与风险?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后背撞墙作为一种民间健身方式,可能存在一定效益,但也伴随潜在风险,需理性对待。其效益主要包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等;风险则涉及软组织损伤、脊柱压力增加以及延误正规治疗等。

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适度撞击背部可能刺激局部皮肤和肌肉的微循环,促进血流加速,帮助缓解轻度疲劳。但这种作用较短暂,且需以轻柔力度操作,避免过度刺激。

2、缓解肌肉紧张

部分人群通过规律轻度的撞击动作,可能放松竖脊肌、斜方肌等背部肌群的紧张状态。但需注意肌肉放松效果因人而异,存在腰肌劳损者可能适得其反。

3、潜在软组织损伤

撞击力度控制不当易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瘀斑、血肿。长期反复撞击可能引发背部筋膜炎症,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活动受限。

4、脊柱压力风险

胸腰椎在撞击时承受垂直冲击力,可能加重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神经压迫症状。骨质疏松人群更可能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出现突发性剧痛。

5、延误正规治疗风险

若将撞击作为疾病治疗手段,可能掩盖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等疾病的早期症状,导致错过最佳诊疗时机。

需特别注意,后背撞墙并非医学认可的治疗手段,存在较高操作风险。建议存在颈肩腰腿痛症状者优先就诊骨科或康复科,通过理疗、药物等正规方式治疗。健康人群若尝试此动作,应避开脊柱骨突部位,使用不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轻柔力度,出现疼痛加剧或肢体麻木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