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滴虫病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累及泌尿生殖系统。该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物感染,患者常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瘙痒或排尿不适等症状。
阴道毛滴虫属于寄生性原虫,其鞭毛结构使其能在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移动。女性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黄绿色泡沫状白带增多,伴有鱼腥味,外阴及阴道黏膜充血、灼热感。男性感染者多表现为尿道刺痒、排尿疼痛,严重者可并发前列腺炎。高危性行为、多个性伴侣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未经规范治疗可能导致盆腔炎、不孕等并发症,妊娠期感染可能引发胎膜早破、早产等风险。
确诊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栓等抗原虫药物进行规范治疗,性伴侣需同步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每日更换纯棉内裤并用沸水消毒。出现异常分泌物或泌尿系统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使用公共浴具,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完成疗程后需复查确认病原体清除情况,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