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湿热带下是什么意思?

王成阳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湿热带下是中医妇科常见证型,指湿热之邪侵袭下焦,导致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伴有异味等症状的病理状态。其发生通常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脾虚湿盛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表现辨证施治。

1、定义特点

湿热带下属于中医带下病范畴,主要表现为带下量明显增多,颜色呈黄色或黄绿色,质地黏稠如脓或豆腐渣样,常伴有腥臭或酸腐气味。患者可能伴随外阴瘙痒、灼热感,严重时出现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2、形成原因

长期居住潮湿环境或外阴清洁不当易感染湿热邪气;过量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会损伤脾胃,酿生湿热;脾虚体质者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湿浊内生,郁久化热下注胞宫,均可引发带下异常。部分患者与阴道炎、宫颈炎等生殖系统感染有关。

3、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龙胆泻肝汤、止带方等方剂调理。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避免盆浴。饮食宜清淡,可适量食用赤小豆、薏苡仁等利湿食物,忌食烧烤、酒类等助湿生热之品。

若出现持续异常带下,特别是伴有血性分泌物、下腹疼痛或发热时,应及时就诊妇科进行白带常规、阴道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期间应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擅自使用阴道冲洗剂破坏正常菌群平衡。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