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登革热是一种什么病?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该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根据抗原性不同可分为四种血清型。当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并可通过再次叮咬传播给他人。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3-14天,典型病程可分为发热期、皮疹期和恢复期。发病初期会出现39-40℃的突发高热,伴随头痛、眼眶痛及全身骨骼肌疼痛等典型症状。约病程第3-6天可出现特征性皮疹,初见于四肢后蔓延至躯干。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登革热,出现血小板减少、血浆渗漏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出血性休克。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建议在流行地区使用蚊帐、驱蚊剂,清除积水容器等蚊虫孳生地。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呕吐物带血、腹痛或意识改变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疾病流行期间需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灭蚊工作,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