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下肢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有何区别?

赵艳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生部位、形成机制及临床表现。前者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或栓塞引起,后者常与血流淤滞、凝血异常相关。

1、发生部位不同

下肢动脉血栓主要发生在股动脉、腘动脉等动脉系统,会导致下肢血液供应中断。静脉血栓则多见于深静脉如股静脉、腘静脉,影响血液回流。动脉血栓患者常出现患肢苍白、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而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皮肤发绀和浅静脉曲张。

2、形成原因不同

动脉血栓多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常见诱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静脉血栓形成多与静脉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常见于长期卧床、恶性肿瘤或创伤患者。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也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3、治疗方案不同

动脉血栓急性期需血管介入取栓,常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慢性期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静脉血栓首选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严重者需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两者均需控制基础疾病,但动脉病变患者更需严格调控血压、血脂水平。

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能准确鉴别血栓类型,D-二聚体检测对静脉血栓更敏感。若出现突发性肢体疼痛、肿胀或肤色改变,应及时至血管外科就诊,通过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高危人群可穿着医用弹力袜预防。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