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老人的护理需要关注皮肤、饮食、体位、心理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通常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等。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1、皮肤护理
卧床老人长期受压部位易出现压疮,需每日检查皮肤状况,尤其是骨突处如骶尾部、髋部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温水轻柔擦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可涂抹润肤霜或医用凡士林保护皮肤,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或减压敷料减轻局部压力。
2、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蔬菜粥等,少量多餐。吞咽困难者可选择糊状食物,进食时抬高床头30-45度以防误吸。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可通过汤类、果汁等补充。
3、体位护理
每2小时协助翻身并拍背,采用侧卧、仰卧交替体位,使用软枕支撑关节保持功能位。肢体活动受限者需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如肩关节外展、膝关节屈伸等,每次10-15分钟,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4、心理护理
通过语言交流、播放音乐等方式给予情感支持,鼓励表达需求。可摆放家庭照片、常用物品营造熟悉环境,每日进行抚触、握手等肢体接触,帮助缓解孤独焦虑情绪。
5、并发症预防
每日进行深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导尿管者定期消毒尿道口。观察下肢有无肿胀,每日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老人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及二便性状,若出现发热、褥疮溃烂、痰液增多等异常,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建议家属学习专业护理技能,定期为老人进行全身体检,必要时寻求社区护理或专业照护机构支持。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