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的平喘药一般有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药物以及白三烯调节剂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缓解气道痉挛、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喘息症状。
1、β2受体激动剂
这类药物通过激活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促使气道扩张,快速缓解急性喘息。常用的短效药物包括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片,长效药物如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短效药物多用于哮喘急性发作,长效药物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2、糖皮质激素
具有强效抗炎作用,可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和黏液分泌。吸入型药物如布地奈德吸入剂、氟替卡松气雾剂可直接作用于气道,全身性用药包括泼尼松片、甲泼尼龙注射液等。需注意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引发口腔真菌感染、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3、抗胆碱能药物
通过阻断M胆碱受体减少支气管收缩,起效较慢但作用持久。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噻托溴铵粉吸入剂适用于夜间哮喘。与β2受体激动剂联用可增强支气管舒张效果。
4、茶碱类药物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扩张支气管,代表药物有氨茶碱片、多索茶碱注射液。因其治疗窗较窄,易引发心悸、恶心等不良反应,需监测血药浓度,现多作为二线用药。
5、白三烯调节剂
通过阻断白三烯受体或抑制其合成,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常用药物包括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扎鲁司特片,适用于过敏性哮喘和运动诱发型哮喘的预防,但对急性发作效果有限。
平喘药物需根据哮喘类型、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吸入给药可减少全身副作用,但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装置。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肺功能,避免擅自调整剂量,出现心悸、震颤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