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拨针疗法有哪些潜在风险?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拨针疗法可能存在局部感染、出血或血肿、神经损伤、疼痛加重以及晕针反应等潜在风险。进行该治疗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并由专业医师操作以降低风险。

1、局部感染

若治疗过程中皮肤消毒不彻底或针具污染,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常见表现为进针点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形成脓肿或蜂窝织炎,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2、出血或血肿

针具在皮下拨动时可能损伤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导致皮下淤血。凝血功能异常者更易出现血肿,表现为局部皮肤青紫、肿胀,通常可通过压迫止血缓解。

3、神经损伤

操作不当可能刺激或损伤周围神经,尤其在颈部、肘部等神经走行表浅区域。患者可能出现触电样麻木感或持续性感觉异常,严重时可能影响运动功能。

4、疼痛加重

过度刺激病变组织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加剧,导致原有疼痛症状加重。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治疗力度过大或治疗频次过高时,通常需要暂停治疗并进行局部理疗。

5、晕针反应

部分敏感体质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等自主神经反应,严重者可能发生晕厥。这种情况常与患者紧张情绪或空腹状态有关,需立即停止治疗并平卧休息。

接受拨针疗法前应如实告知医生凝血功能、药物过敏史等情况。治疗后24小时内保持针孔处清洁干燥,避免揉搓治疗部位。若出现持续性疼痛、活动受限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