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浆膜腔积液有哪些分类?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浆膜腔积液通常包括漏出液、渗出液、血性积液、乳糜性积液以及脓性积液等类型,具体分类需结合积液性质及病因判断。

1、漏出液

漏出液多由非炎症因素引起,常见于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或肝硬化等疾病。这类积液外观清亮,蛋白质含量较低,细胞计数少。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如肝功能、心脏超声等,治疗以纠正原发疾病为主,如补充白蛋白或改善心功能。

2、渗出液

渗出液主要由炎症、感染或肿瘤导致,如结核性胸膜炎、肺炎旁积液或恶性肿瘤转移。此类积液浑浊,蛋白含量高,细胞数增多,可能检测到病原体或肿瘤细胞。临床需通过胸腔穿刺、病理活检明确病因,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结核或放化疗等。

3、血性积液

血性积液外观呈红色,红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常见于创伤、肿瘤或凝血功能障碍。例如肺癌侵犯胸膜或胸壁外伤后出血。需紧急评估出血量及原因,必要时行介入止血或外科手术,同时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4、乳糜性积液

乳糜性积液因淋巴管破裂导致,呈乳白色,富含甘油三酯。多见于胸导管损伤、淋巴瘤或丝虫病。诊断依赖积液乳糜试验,治疗需禁食减少淋巴液生成,部分患者需手术结扎淋巴管或放疗。

5、脓性积液

脓性积液由化脓性感染引起,如细菌性胸膜炎,积液浑浊且含大量中性粒细胞。常伴随发热、胸痛,需及时穿刺引流并送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必要时行胸腔冲洗。

若发现浆膜腔积液,建议尽早就医完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类型及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需注意监测症状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加重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