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尿和白尿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或某些疾病有关,建议及时明确诱因并针对性处理。黄尿常见于饮水不足或肝胆疾病,而白尿可能与乳糜尿、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相关,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黄尿
生理性黄尿通常与饮水量不足、出汗过多导致尿液浓缩有关,也可能因摄入胡萝卜、维生素B等食物或药物引起,调整习惯后多可缓解。病理性黄尿需警惕肝胆疾病,如肝炎、胆管梗阻等,因胆红素代谢异常使尿胆原增加,尿液呈深黄色或浓茶色,可能伴随皮肤黄染、腹痛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护肝片、熊去氧胆酸片、茵栀黄颗粒等药物治疗。
2、白尿
乳糜尿因淋巴管堵塞导致乳糜液混入尿液,尿液呈乳白色或牛奶样,常见于丝虫病或肿瘤压迫,需进行病原学检查,使用枸橼酸乙胺嗪片等药物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因脓性分泌物导致尿液浑浊,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三金片等药物。结晶尿因尿液中磷酸盐、尿酸盐浓度过高析出结晶,尿液静置后出现白色沉淀,需排查结石或代谢疾病。
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避免憋尿或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若尿液颜色异常持续存在,或伴随发热、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到泌尿科、肝病科等科室完善尿常规、超声等检查,根据结果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