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疾病主要包括痔疮、肛裂、肛瘘、直肠脱垂、肛周脓肿等类型,具体类型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这类疾病的发生常与久坐、便秘、感染等因素相关,需结合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处理。
1、痔疮
痔疮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主要因肛垫下移或静脉曲张形成。典型症状为便后出血、肛门肿物脱出或疼痛,轻度痔疮可通过饮食调整缓解,严重者需行痔切除术。
2、肛裂
肛裂多由便秘导致肛管皮肤层裂伤,形成纵向溃疡。患者排便时会出现刀割样疼痛,便后持续数小时,粪便表面可见鲜红色血迹。急性期可通过坐浴和润肠通便药物治疗,慢性肛裂需行肛裂切除术。
3、肛瘘
肛瘘多继发于肛周脓肿,表现为肛门周围反复流脓、肿痛。由于存在连接肛管与皮肤的内外瘘管,保守治疗难以根治,通常需行瘘管切开术或挂线疗法,避免形成复杂性肛瘘。
4、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分为黏膜脱垂和全层脱垂,常见于老年人和经产妇。轻症患者排便时直肠黏膜外翻,严重者直肠全层脱出无法回纳,需通过直肠悬吊固定术进行治疗,同时需改善腹压增高因素。
5、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腺感染形成的化脓性疾病,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热痛,可能伴发热。早期需及时切开引流,若未彻底处理可能发展为肛瘘,术后需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保持大便通畅。若出现肛门出血、持续疼痛或异常分泌物,建议及时至肛肠专科就诊,通过肛门镜、直肠指检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