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粒白血病慢性期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靶向药物治疗、干扰素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治疗以及定期监测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慢性期是治疗的关键阶段,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1、靶向药物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首选药物,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异常活性,能显著降低白血病细胞负荷。患者需长期规律服药,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反应。
2、干扰素治疗
对于不能耐受靶向药物或存在耐药情况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该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但可能引起发热、乏力等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3、造血干细胞移植
年轻且配型成功的患者,在靶向药物治疗无效或进入疾病进展期时,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该疗法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风险,需严格评估患者年龄、合并症及移植时机。
4、支持治疗
包括成分输血纠正贫血或血小板减少,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应用别嘌醇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5、定期监测
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染色体分析和BCR-ABL基因定量检测,评估治疗效果。每3个月进行分子学反应评估,根据国际标准调整治疗方案,早期发现耐药或疾病进展。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治疗期间若出现发热、出血倾向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治疗耐受性,建议在血液科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化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