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的形成通常与鼻腔黏膜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因素有关,在正常情况下可起到湿润、清洁作用,但也可能与感冒、鼻炎等疾病有关。以下是常见原因分析:
1、生理性原因
鼻腔黏膜中的杯状细胞和腺体每日会分泌少量黏液,用于保持鼻腔湿润并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等异物。这些黏液与水分混合后形成鼻涕,可随纤毛摆动被排至咽部或擤出,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感冒
病毒感染鼻黏膜时,会引发局部充血水肿和炎症反应。此时杯状细胞分泌量增加,黏液与炎性渗出物混合形成清涕;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出现黏稠或黄绿色脓涕。
3、过敏性鼻炎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机体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黏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亢进。患者常出现大量清水样涕,伴随鼻痒、喷嚏等症状。
4、鼻窦炎
细菌感染引发鼻窦黏膜化脓性炎症时,炎性分泌物经窦口流入鼻腔,形成黄绿色脓涕,可能伴有头痛、面部压痛等症状。
日常需注意观察鼻涕性状,若持续出现血性分泌物、恶臭脓涕或伴随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鼻内镜、鼻窦CT等检查可明确病因,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