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是否具有传染性需根据具体类型判断。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具有传染性,而生殖支原体感染也具备传播风险,但具体传播途径存在差异。
1、肺炎支原体感染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可将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散播至空气中。该病原体引发的支原体肺炎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发热等,易在封闭环境中形成聚集性传播。
2、生殖支原体感染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属于性传播疾病范畴。这类感染可引发尿道炎、宫颈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尿频、尿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但约有30%的感染者可能无明显临床表现。
3、其他类型感染
溶脲脲原体等特殊类型支原体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在分娩过程中可能经产道感染新生儿,导致结膜炎、肺炎等疾病,这种情况约占新生儿感染的5%-10%。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咳嗽时遮掩口鼻。出现持续咳嗽超过2周或泌尿系统异常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测及核酸检测。确诊感染者应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治疗,性传播感染者需通知性伴侣共同接受检测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