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感染可能与肛腺感染、肛门损伤、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肛周感染通常是细菌侵入肛周组织引发的炎症反应,常见诱因包括局部卫生不佳或基础疾病影响。
1、肛腺感染
肛腺位于肛管内部,若因粪便残留或分泌物堵塞导致细菌滋生,可能引发肛腺感染。感染可扩散至肛周间隙形成脓肿,伴随红肿、疼痛甚至发热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肛门损伤
便秘导致的排便困难、肛门异物擦伤等行为可能造成肛门皮肤黏膜破损。创面暴露易受粪便污染,继发细菌感染形成局部化脓性病灶。日常需保持排便通畅,便后及时清洁,破损处可外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患者因免疫功能受损,肛周局部防御能力下降,易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此类患者感染常反复发作且愈合缓慢,需积极控制原发病,配合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压迫局部。出现持续疼痛、肛门溢液或发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到普外科就诊,通过血常规、超声等检查评估感染程度,必要时进行切开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