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后手抖可能是酒精戒断反应、低血糖、神经系统损伤等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具体表现分析。若手抖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诊。
1、酒精戒断反应
长期大量饮酒者若突然停止饮酒,可能因中枢神经系统适应性变化引发手抖,通常伴有焦虑、出汗、心悸等症状。这种震颤多发生在戒酒6-24小时后,严重时可能发展为震颤性谵妄,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苯二氮䓬类药物替代治疗。
2、低血糖
酒精会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特别是空腹饮酒时易导致血糖下降,当血糖低于3.0mmol/L时可能出现手部细微震颤,伴随头晕、出冷汗等症状。这种情况需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
3、神经系统损伤
长期酗酒可能造成小脑萎缩,影响运动协调功能,表现为意向性震颤(做精细动作时抖动明显)。磁共振成像可显示小脑体积缩小,这种情况需通过戒酒、补充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复合维生素B片)进行神经修复治疗。
频繁出现饮酒后手抖者建议记录发作时间和伴随症状,避免空腹饮酒。若每月发生3次以上手抖或出现意识改变,需到神经内科进行乙醇浓度检测、血糖监测及头颅CT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日常应严格控酒,戒酒过程中出现严重戒断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