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症状出现的时间因人而异。通常在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急性期症状,随后进入无症状期,多数患者在感染8~10年后发展为艾滋病期,具体进展与个人体质和治疗情况有关。
1、急性期
约50%~90%的感染者在病毒侵入后2~4周出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或腹泻。这些症状持续1~3周可自行缓解,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此阶段血液中可检测到HIV-RNA和P24抗原。
2、无症状期
急性期结束后进入潜伏期,此阶段可持续8~10年,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但病毒持续破坏CD4+T淋巴细胞。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但通常无疼痛或其他不适。
3、艾滋病期
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至200个/μL以下时,患者会出现长期发热、体重下降、反复腹泻等全身症状,并可能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卡波西肉瘤等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未接受治疗者此阶段生存期通常不超过2年。
若发生高危暴露行为,建议在窗口期后(4周)进行HIV抗体检测,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物。确诊感染者需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规范的联合用药可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并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