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肿通常由细菌感染、皮肤损伤、免疫力低下以及不良卫生习惯等原因引起。当皮肤毛囊及周围组织受到病原体侵袭时,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的炎性结节。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疖肿最常见的致病菌。细菌通过毛囊口入侵皮肤,引发局部化脓性炎症反应,形成硬结并伴随脓液积聚。患者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口服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抗感染治疗。
2、皮肤损伤
刮伤、擦伤或剃须导致的微小创口,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部位易被细菌定植,特别是腋窝、腹股沟等潮湿部位更易发生感染。日常需注意保护皮肤完整性,出现伤口应及时消毒处理。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人群,因免疫功能受损,皮肤抗感染能力下降。这类患者可能反复发作疖肿,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等免疫调节剂。
4、不良卫生习惯
长期不洗澡、衣物更换不勤等习惯,会使皮肤表面积聚油脂和死皮细胞,形成细菌滋生的温床。改善个人卫生习惯,使用抗菌沐浴露清洁皮肤,有助于预防疖肿复发。
若疖肿持续增大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提示感染可能扩散。此时需避免挤压病灶,及时到医院进行切开引流,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日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控制慢性疾病,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