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在现代医学中通常指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疾病,属于细菌性传染病范畴,临床上称为“伤寒”或“肠热病”。该疾病与中医古籍中广义的“伤寒”概念不同,现代医学的伤寒特指病原体明确的感染性疾病。
伤寒沙门氏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感染后主要累及肠道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及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实验室诊断主要依据血培养、骨髓培养或肥达氏试验等检测手段。
现代医学对伤寒的治疗以抗菌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曲松钠注射剂、阿奇霉素胶囊等。重症患者需住院进行支持治疗,如补液、退热及营养支持。预防措施包括改善卫生条件、避免饮用生水、接种伤寒Vi多糖疫苗等。出现持续发热伴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完善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