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栓是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形成的团块,可能阻塞气道并引发不适。其形成通常与感染、过敏、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1、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变得黏稠。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刺激支气管黏膜分泌大量黏液,混合炎性细胞和坏死组织后形成痰栓。患者常伴有发热、咳黄痰等症状,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2、过敏
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患者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时,气道黏膜发生超敏反应。此时杯状细胞过度分泌黏液,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蛋白会使黏液更加黏腻,容易形成胶冻状痰栓。此类患者可能出现喘息、胸闷等典型过敏症状。
3、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气道清除功能受损。长期炎症导致纤毛倒伏、黏液-纤毛运输系统功能障碍,使得分泌物长期滞留气道,水分蒸发后逐渐浓缩成痰栓。这类患者咳嗽症状往往持续超过3个月,且容易反复发作。
日常应保持环境湿度在50%-60%,每日饮水1500-2000ml有助于稀释痰液。若出现持续咳痰困难、呼吸急促或口唇发绀等症状,需立即到呼吸科就诊,通过雾化吸入、支气管镜吸痰等专业处理解除气道阻塞,避免自行抠喉引发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