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一般不会通过唾液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性接触及母婴垂直传播。乙肝病毒在唾液中的含量极低,且完整的口腔黏膜能有效阻止病毒侵入,因此日常接触如共餐、交谈等通常不会造成感染。
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例如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性接触传播与体液交换有关,而母婴传播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这些途径的共同特点是病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虽然理论上唾液可能携带微量病毒,但在实际传播中需同时满足病毒载量足够高、接触者存在开放性伤口或黏膜破损等条件。例如,若健康人群口腔内有溃疡或牙龈出血,与乙肝患者深度接吻可能存在极低风险,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日常预防乙肝应注重接种疫苗,尤其是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家属等。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若发生可能暴露的情况,如被乙肝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需及时就医进行免疫球蛋白注射和抗体检测。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筛查乙肝表面抗原,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管理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