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通常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艾灸以及药浴等方法,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下为常见的中医治疗方式:
1、中药内服
中医通过辨证分型开具个性化药方,如风寒湿痹型常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的作用;湿热痹阻型则选用宣痹汤,可清热利湿。汤剂需每日煎服,药丸或药酒等形式也常用于长期调理。
2、针灸治疗
选取足三里、曲池、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每周进行2-3次治疗。对于关节肿胀明显的患者,配合电针疗法能有效缓解局部炎症反应。
3、推拿手法
运用滚法、揉法在病变关节周围操作,配合摇法、拔伸法改善关节活动度。治疗时需避开急性肿胀部位,每次治疗20-30分钟,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艾灸疗法
采用隔姜灸或温针灸作用于肾俞、命门等穴位,每次灸15-20分钟。通过艾叶的温通作用驱散体内寒湿,特别适合畏寒肢冷的患者,但需注意防止烫伤。
5、中药外治
将雷公藤、威灵仙等药物制成药浴包,水温控制在40℃左右进行熏洗,每日1次。药膏外敷可直接作用于疼痛关节,通过皮肤渗透发挥祛风除湿功效。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特别是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建议在风湿免疫科医师指导下,将中医调理与规范的抗风湿药物相结合,治疗期间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急性发作期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