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常用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组素药、镇咳祛痰药、中成药以及抗生素等。若合并细菌感染,可能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1、解热镇痛药
感冒伴随发热或头痛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同时减轻肌肉酸痛。需注意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重复使用。
2、抗组胺药
针对鼻塞、流涕症状,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片可减少鼻腔分泌物。此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改善过敏样症状,但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
3、镇咳祛痰药
干咳可使用右美沙芬糖浆抑制咳嗽反射,痰液粘稠时盐酸氨溴索片可稀释痰液。需注意中枢性镇咳药不适用于痰多患者,以免影响排痰。
4、中成药
连花清瘟胶囊、感冒清热颗粒等具有疏风解表功效。选择时需区分风寒与风热证型,如恶寒重者宜用风寒感冒颗粒,咽痛明显者适合银翘解毒片。
5、抗生素
仅当出现黄脓痰、持续高热等细菌感染征象时,方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普通病毒性感冒无需使用。
感冒期间建议保持每日2000ml水分摄入,维持室内湿度50%-60%。若用药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