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但具体时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可能早至4个月或晚至12个月萌出第一颗乳牙。乳牙萌出顺序一般遵循由前向后的规律,多数在3岁前完成全部20颗乳牙的生长。
1、4-6个月:
约半数宝宝在此阶段出现下颌中切牙萌出,表现为牙龈红肿、流涎增多。家长可提供硅胶磨牙棒缓解不适,避免使用硬质物品损伤牙龈。此阶段需用纱布清洁口腔,减少奶渍残留。
2、6-12个月:
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及下颌侧切牙陆续萌出,可能出现低热(不超过38℃)、食欲下降等症状。此阶段需避免含糖夜奶,每次哺乳后用温水漱口,出现牙龈发炎时可局部冷敷。
3、12个月后:
部分发育较晚的宝宝可能延迟至12-18个月萌牙,若超过13个月仍未出牙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或遗传因素。乳牙晚萌但全身发育正常者,通常无需特殊干预。
建议每日用指套牙刷清洁乳牙,避免奶瓶龋。出牙期间出现持续高热、拒食或牙龈化脓等情况,应及时就诊儿科或口腔科。家长需定期记录乳牙萌出时间和顺序,为后续恒牙发育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