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通常在7~10个月大时可以开始爬行,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发育差异而有所不同。部分宝宝可能稍早或稍晚几个月,家长无需过度焦虑。以下因素可能影响宝宝爬行时间的早晚:
1、肌肉力量发展
爬行需要宝宝具备足够的颈部、背部和四肢肌肉力量。随着月龄增长,宝宝会逐渐学会翻身、坐立,这些动作能帮助增强核心肌群。当肌肉力量足够支撑身体时,宝宝会尝试用四肢交替移动,这是爬行的基础。
2、大运动发育阶段
大多数宝宝会遵循“三翻六坐八爬”的发育规律。在6~8个月学会独坐后,宝宝开始通过摇晃身体、匍匐前进等方式探索移动技巧。部分宝宝会先出现腹部贴地的“腹爬”,之后发展为标准的手膝爬行姿势。
3、环境与引导因素
安全宽敞的活动空间和适度的引导有助于宝宝练习爬行。家长可将玩具放置在稍远处吸引宝宝移动,或用手轻托其腹部帮助感受爬行姿势。穿着宽松衣物、避免过厚的尿布也能减少运动阻碍。
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大运动发育情况。若宝宝12个月后仍无爬行意愿,或伴有肢体僵硬、肌张力异常等情况,建议及时就诊儿童康复科评估。平时可多让宝宝进行俯卧训练,鼓励自主探索,但不要强行干预其自然发育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