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物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以及免疫抑制剂等种类,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使用。
1、抗组胺药
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通过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来缓解过敏症状。第一代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第二代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具有长效且中枢抑制作用小的特点,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2、糖皮质激素
具有强效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适用于严重过敏反应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用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口服剂型,以及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局部用药。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疗程和剂量。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通过阻断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发挥作用,代表性药物如孟鲁司特钠片,常用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预防治疗。这类药物对鼻塞症状改善效果显著,可与其他抗过敏药联合使用。
4、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组胺释放,常用药物有色甘酸钠滴眼液、酮替芬片等,多用于过敏性结膜炎和哮喘的预防。这类药物起效较慢,需提前1-2周开始使用。
5、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软膏等,适用于严重顽固性过敏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因可能引起免疫功能下降,需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使用抗过敏药物时应注意个体差异,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口干、头晕或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过敏性体质患者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日常生活中需避免接触已知过敏物质。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进行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