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感到胃部不适可能与激素变化、子宫增大压迫、早孕反应、胃食管反流病以及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
1、激素变化
孕早期体内孕酮水平升高会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导致胃排空延迟和消化功能减弱。这种生理性改变可能引起胃胀、嗳气等症状,通常属于正常妊娠反应。
2、子宫增大压迫
随着孕周增加,子宫体积增大可能向上压迫胃部,特别是在孕中晚期较为明显。这种机械性压迫会导致胃容量减少,引发餐后饱胀感或上腹隐痛。
3、早孕反应
约50%-80%孕妇在孕6周左右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胃酸分泌异常和嗅觉敏感度增加可能加重胃部烧灼感或不适,通常在孕12周后逐渐缓解。
4、胃食管反流病
孕激素松弛食管下括约肌,约30%-50%孕妇会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胃黏膜保护剂。
5、饮食习惯改变
孕期口味变化可能引发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规律,高脂、辛辣食物摄入增加容易刺激胃黏膜,建议采取少食多餐方式,每日分5-6次进食。
若胃部不适伴随呕血、剧烈腹痛或体重下降,需警惕妊娠剧吐、消化性溃疡等病理情况。建议孕妇保持直立姿势餐后半小时,睡眠时垫高床头,穿着宽松衣物减轻腹部压力,并及时向产科医生反馈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