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焦虑症、抑郁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等生理因素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使大脑皮层持续处于兴奋状态,进而引发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等症状。此类情况通常可通过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方式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片、右佐匹克隆片等助眠药物。
2、焦虑症
过度担忧、恐惧等异常情绪会导致杏仁核过度激活,造成5-羟色胺递质分泌异常,患者除失眠外常伴有坐立不安、心慌等表现。临床多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症状。
3、抑郁症
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可能引发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同时伴随早醒型睡眠障碍。通常需规范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米氮平片等抗抑郁药物,结合光照疗法进行综合干预。
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上气道结构异常导致夜间反复缺氧,引发脑觉醒反应,表现为夜间频繁觉醒、日间嗜睡等症状。确诊后可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度患者需考虑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外科手术。
若调整生活方式后失眠仍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情绪异常、打鼾加重等情况,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或睡眠医学科。需注意苯二氮䓬类药物存在依赖性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