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心脏指数代表什么?

杨崛圣 心脏大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心脏指数是评估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通常代表单位体表面积下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液量,正常范围为2.5~4.0L/(min·m²)。其数值变化可反映心脏功能状态,常用于指导临床诊疗。

1、心脏指数的定义

心脏指数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即心脏每分钟泵出的血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体表面积通过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该指标能更精准地评估不同体型个体的心脏功能,避免单纯心输出量的个体差异干扰。

2、心脏指数的临床意义

该数值降低提示心脏泵血能力不足,常见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休克等疾病。若心脏指数低于2.2L/(min·m²),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而数值过高则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高循环状态疾病。临床上常联合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综合判断病情。

3、心脏指数的影响因素

心肌收缩力强弱直接决定泵血量,前负荷(回心血量)和后负荷(外周血管阻力)通过影响心室充盈和射血阻力改变指数。心率过快会导致心室充盈时间缩短,反使心输出量下降。危重患者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时,可通过漂浮导管直接测定该参数。

日常若出现胸闷、气促等心脏功能异常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心脏疾病者需定期复查心脏指数等指标,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或器械治疗,避免擅自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