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针通常需要在受到可能感染破伤风杆菌的创伤后接种,例如被生锈金属刺伤、动物咬伤或伤口接触过土壤等情况。是否接种需根据伤口类型和患者免疫史综合判断,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常见情形。
1、深而窄的伤口
如被铁钉、木刺等尖锐物刺入皮肤深层,这类伤口内部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繁殖。此类损伤即使表面出血量少,仍需在清创处理后24小时内接种破伤风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建筑工人、园艺工作者等职业暴露人群更需重视。
2、污染伤口
被土壤、粪便、唾液污染的开放性损伤,包括动物咬伤、烧伤、碾压伤等。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当伤口被含有细菌的异物污染时,需在彻底冲洗消毒后注射疫苗。若患者超过5年未加强免疫,即使轻微擦伤也应接种。
3、免疫接种不全
未完成基础免疫(儿童期未接种百白破疫苗)或加强接种超过10年者,无论伤口清洁程度都需接种。孕妇、免疫缺陷患者等特殊人群,即便有免疫史也建议加强防护。临床数据显示,约15%的破伤风患者因忽视免疫接种而发病。
受伤后应第一时间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避免用泥土或唾液处理。就诊时需如实告知医生受伤过程、污染物种类及既往疫苗接种时间。完成全程免疫者可形成5-10年的有效保护,建议每10年加强接种一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出现牙关紧闭、肌肉强直等疑似破伤风症状,需立即急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