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的形成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以及小动脉闭塞等因素有关。这些病理机制导致脑部血流中断,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
1、动脉粥样硬化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会损伤脑血管内皮,促使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逐渐增大可能直接堵塞血管,或发生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这类患者常伴随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
2、心源性栓塞
房颤、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易使心脏内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这种栓塞往往突然发生,可能造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严重症状,需进行抗凝治疗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
3、小动脉闭塞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内微小动脉玻璃样变性,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此类病变多累及基底节、脑桥等区域,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运动障碍或感觉异常,需通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控制血压。
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完善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等检查。若出现突发性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后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