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过敏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系统性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若反复发作或伴随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因接触过敏原诱发Ⅰ型超敏反应,如进食海鲜、坚果等食物,或接触花粉、尘螨等物质。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E,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从而出现风团和瘙痒。
2、感染因素
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可能诱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例如乙型肝炎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蛔虫等病原体感染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能错误攻击正常组织,或病原体代谢产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引发皮肤症状。
3、物理因素
约20%患者因冷热刺激、日光照射、压力或摩擦等物理因素发病。这些刺激可直接作用于皮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P物质释放,进而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局部水肿性红斑和瘙痒。
4、系统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患者,体内异常抗体可能攻击皮肤组织。恶性肿瘤患者因肿瘤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也可能诱发肥大细胞活化,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
5、遗传因素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可能与HLA-II类基因多态性相关。这类人群的肥大细胞膜稳定性较差,在轻微刺激下易发生脱颗粒反应,且症状持续时间常超过6周。
日常生活中建议避免搔抓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过热沐浴。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确诊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免疫调节剂等规范治疗,避免盲目使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