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葶苈子作为一味中药,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等功效与作用。其炮制后可增强药性,常用于肺热壅盛、痰饮停聚等证候的调理。
1、泻肺平喘
炒葶苈子性寒沉降,可清泻肺中痰火,适用于痰热壅肺引起的咳嗽气喘。其通过宣通肺气、化解痰涎,缓解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
2、行水消肿
该药能通利水道,促进体内水液代谢,对水肿、胸腹积水等症有改善作用。其利尿效果有助于减轻四肢浮肿或胸腔积液引起的不适。
3、清热化痰
经炒制后寒性稍减,但仍具清热功效,可稀释粘稠痰液。对于肺热引起的黄痰、痰黏难咳等情况,能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通畅度。
4、止咳平喘
通过抑制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支气管痉挛状态。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或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喘息声粗、喉间痰鸣等症状具有缓解作用。
5、润肠通便
葶苈子含有油脂成分,能润滑肠道,改善肺热移于大肠导致的便秘。其通便作用较缓和,适合体虚不宜峻下者使用。
使用炒葶苈子需根据体质辨证施治,肺虚喘咳、脾虚便溏者慎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常规入药剂量为3-10克,入汤剂宜包煎以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出现腹泻应调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