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痛可能是肌肉劳损、脊柱病变、内脏疾病等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具体症状进行判断。若疼痛持续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肌肉劳损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搬运重物或剧烈运动后,背部肌肉可能出现拉伤或痉挛。这类疼痛多表现为酸胀感,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通过热敷、按摩或外用镇痛贴缓解症状。
2、脊柱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或骨质疏松等疾病会导致脊柱结构改变,压迫神经引发放射性疼痛。此类疼痛常伴随下肢麻木、晨僵或身高变矮等症状,需通过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乙哌立松片等药物。
3、内脏疾病
胆囊炎发作时可能出现右侧背部放射痛,肾结石可引起腰背部绞痛,胰腺炎则会导致上背部束带样疼痛。这类牵涉痛常伴有发热、血尿、腹痛等原发疾病症状,需进行超声或血液检查鉴别,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单侧负重,建议每久坐1小时起身活动。若出现夜间痛醒、体重骤降、大小便失禁等警示症状,或疼痛超过2周未缓解,应及时到骨科或疼痛科就诊,必要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