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草莓状血管瘤是什么?

任诗峰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草莓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属于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其外观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表面凹凸不平类似草莓,通常出现在皮肤或黏膜表层。该病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有关,多数病例在出生后数月内出现并逐渐增大。

1、病因及发病机制

草莓状血管瘤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失衡有关。部分研究显示母体妊娠期感染、缺氧或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增加发病风险。血管瘤的形成涉及VEGF等生长因子的异常表达,导致毛细血管异常增生和扩张。

2、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直径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表面呈颗粒状或分叶状。好发于头面部(约占60%)、颈部及躯干部位。初期多为平坦红斑,3-6个月快速增殖期会明显隆起,约1岁后进入消退期,但约30%病例可能遗留皮肤萎缩或毛细血管扩张。

3、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需根据病灶位置、大小及并发症风险制定。直径小于1cm的表浅型可观察等待,约70%在5-7岁自行消退。快速生长期可使用普萘洛尔口服溶液进行药物治疗。对于影响视力、呼吸或出血风险的病灶,可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极少数情况需手术切除,术后可能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预防复发。

发现皮肤异常增生应及时到小儿外科或皮肤科就诊,通过超声或MRI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避免摩擦刺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家长切勿自行使用偏方处理,所有治疗方案均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病灶变化。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