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是两种不同的病原体传播方式,主要区别在于传播媒介、传播距离以及预防措施。飞沫传播主要通过较大飞沫直接接触传播,而空气传播依赖微小颗粒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扩散。
1、传播媒介
飞沫传播的载体是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喷出的直径大于5微米的飞沫颗粒,这些颗粒因重量较大迅速沉降。空气传播则是通过直径小于5微米的飞沫核或带菌尘埃,这些微粒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如肺结核杆菌、麻疹病毒常通过此方式传播。
2、传播距离
飞沫传播的有效距离通常在1米以内,近距离接触时易被口鼻黏膜直接吸附。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可随气流扩散至更远区域,甚至通过通风系统传播,例如水痘病毒能跨越整个房间传播,未直接接触感染者也可能被感染。
3、预防措施
阻断飞沫传播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因飞沫无法穿透致密材质。防范空气传播需N95口罩等高级防护设备,同时要加强室内通风、采用紫外线消毒,医院对空气传播疾病患者需实施负压隔离病房管理。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建议根据疾病传播特点选择防护措施。若身处密闭空间或接触不明原因呼吸道感染者,应及时进行手部消毒并做好眼部防护。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主动隔离,尽早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