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低压即舒张压为59mmHg,属于偏低范围,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正常。如果平时没有不适症状,可能与生理因素有关;若伴随头晕、乏力等情况,则需考虑病理因素。
1、生理性因素
部分健康人群可能天生血压偏低,尤其常见于体型偏瘦的女性或长期进行耐力训练的运动员。此类人群血压虽低于正常标准,但通常没有头晕、眼前发黑等供血不足表现,日常活动不受影响,属于正常生理变异。
2、病理性因素
持续低血压伴随心悸、面色苍白时,可能与贫血有关,需通过血常规检查明确。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因代谢率降低,也可能出现血压偏低,常伴有怕冷、水肿等症状。中青年女性还需注意排除营养不良引发的低血压。
3、药物影响
高血压患者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时,若剂量调整不当可能导致血压过度下降。某些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片,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作用间接影响血压。
日常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g),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若测量血压前未规范休息、测量时袖带位置不当或血压计未校准,可能出现测量误差,建议不同时间多次测量。持续存在不适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通过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测等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