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属于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该病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随高脂血症或肾功能下降。
膜性肾病的发生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有关,具体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膜性肾病多由自身免疫异常导致,患者体内产生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攻击肾脏结构。继发性膜性肾病可能与乙型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或药物使用(如非甾体抗炎药)有关。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晨起眼睑水肿、尿中泡沫增多,严重时可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可见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确诊需通过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治疗方面应根据蛋白尿程度和肾功能状态制定方案。对于中高风险患者,常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配合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感染和肾毒性药物。若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水肿加重,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