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需根据证型选择相应方法,常见证型包括风热蕴肤、湿热浸淫、血虚风燥、脾虚湿蕴及外治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
1、风热蕴肤
多见于急性期,皮肤红斑丘疹伴渗出,瘙痒剧烈。常用消风散加减治疗,含荆芥、防风等疏风清热。中成药可选消风止痒颗粒,配合金银花、野菊花煎汤外洗。
2、湿热浸淫
皮损糜烂渗液明显,多发于下肢。内服萆薢渗湿汤化裁,含黄柏、土茯苓等清热利湿。可联用龙胆泻肝丸,局部湿敷复方黄柏液涂剂控制渗出。
3、血虚风燥
慢性期皮肤干燥脱屑,夜间痒甚。当归饮子加减含生地、白芍养血润燥,配合润燥止痒胶囊。药浴可选用当归、白鲜皮等润肤止痒。
4、脾虚湿蕴
病程迁延,皮损暗淡伴纳差。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化湿,配合香砂六君丸。食疗可用山药、茯苓煮粥调理脾胃。
5、外治与针灸
渗出期用三黄洗剂冷敷,慢性肥厚皮损外涂青鹏软膏。针灸取曲池、足三里等穴位调节气血,配合刺络拔罐改善局部循环。
湿疹患者需避免抓挠和热水烫洗,穿着棉质透气衣物。忌食海鲜、辛辣等发物,保持规律作息。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根据皮损变化调整方药,不可自行更换药物或中断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