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操作可能引发黏膜损伤、低氧血症、感染风险、心律失常以及刺激反应等潜在风险。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1、黏膜损伤
操作时若动作粗暴或负压过高,可能损伤气道黏膜,导致局部出血或溃疡。患者可能出现痰中带血、疼痛等症状。操作时应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控制负压在安全范围内。
2、低氧血症
吸痰过程中可能因吸痰管阻塞气道或反复吸引导致氧气供应中断,引发血氧饱和度下降。表现为口唇发绀、心率加快等,需预先给予高浓度吸氧,单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
3、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不规范可能将病原体带入下呼吸道,增加肺炎发生概率。需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避免污染吸痰装置。
4、心律失常
吸引刺激可能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诱发心动过缓或心跳骤停,常见于危重患者。操作前应评估心脏功能,备好急救设备,吸引前后监测心电变化。
5、刺激反应
气道敏感患者可能出现剧烈咳嗽、支气管痉挛或喉头水肿。对于哮喘等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可预先雾化支气管扩张剂,操作时动作轻柔。
进行吸痰操作前应充分评估患者适应症,选择负压值时成人控制在100-150mmHg,儿童80-120mmHg,婴儿60-100mmHg。操作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立即停止。建议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执行,术后注意观察有无迟发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