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打虫药主要包括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等非处方驱虫药,以及噻嘧啶、吡喹酮等处方类药物。具体用药需根据寄生虫类型和感染程度,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1、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属于广谱驱虫药,对蛔虫、钩虫、蛲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均有杀灭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能量耗竭而死亡。该药需空腹服用以提高疗效,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或胃肠道不适等反应。
2、甲苯咪唑
甲苯咪唑主要用于治疗蛔虫、蛲虫感染,能干扰寄生虫的微管结构,抑制其营养吸收。儿童常用该药的咀嚼片剂型,服用期间需注意可能出现短暂腹痛或腹泻,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3、左旋咪唑
该药对蛔虫、钩虫具有麻痹作用,可使虫体随肠道蠕动排出体外。适用于轻中度感染,需连续服用2-3天巩固疗效。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服药期间可能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4、噻嘧啶
作为处方药,噻嘧啶常用于鞭虫、蛔虫混合感染,通过神经肌肉阻滞作用驱虫。需严格遵医嘱确定剂量,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可能引起转氨酶短暂升高。
5、吡喹酮
该药主要针对绦虫、血吸虫等寄生虫,能增加虫体细胞膜通透性导致钙离子内流。治疗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等反应,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使用驱虫药前建议通过粪便检查明确寄生虫种类,儿童及孕妇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服药期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重复感染。若出现严重呕吐、持续性腹痛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